免税品经营企业与免税店的区别体现在资质、职能、运营模式等方面。免税品经营企业与免税店在免税品供应链中扮演不同角色,免税品经营企业是免税品的供应商和物流管理者,而免税店是销售终端,两者共同构成免税经济的闭环。经营企业确保商品合法入境,免税店则完成“最后一公里”的消费者触达。
一. 定义与资质
免税品经营企业
经国务院或其授权部门批准,具备免税品业务经营资格的企业,负责免税品的采购、进口、仓储及配送,是免税品供应链的上游主体。
核心资质:需获得国家特许经营许可,如中国免税品(集团)有限责任公司(中免)等。
免税店
经海关总署批准,由经营单位在特定地点(如机场、港口、市内)设立的销售场所,直接向出境旅客、外交人员等特定对象销售免税品。
核心资质:需符合海关监管要求,设立专用销售场所和监管仓库。
二. 职能与业务范围
免税品经营企业
- 供应链管理:统一进口免税品,办理海关手续,并配送至各免税店。
- 品牌合作:与国际品牌商建立经销关系,确定免税品品类(如化妆品、奢侈品等)。
- 政策执行:享受增值税退(免)税政策,确保商品标注“中国关税未付”。
免税店
- 终端销售: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免税品,类型包括口岸店、市内店、外交人员店等。
- 场景服务:提供购物体验,如机场免税店针对国际旅客,市内免税店服务出境前旅客。
- 监管合规:商品需一次性携带出境,禁止转售或流入国内市场。
三. 运营模式对比
对比项 | 免税品经营企业 | 免税店 |
---|---|---|
核心职能 | 供应链管理(采购、进口、配送) | 终端销售与服务 |
合作对象 | 国际品牌商、海关 | 消费者、经营企业 |
监管重点 | 进口合规性、税收政策执行 | 销售合规性、商品流向监管 |
典型代表 | 中免集团、珠海免税集团 | 北京首都机场免税店、三亚市内免税店 |
四. 政策与监管差异
- 免税品经营企业:受《海关对免税品监管办法》约束,需持海关准单办理报关,全程接受海关监管。
- 免税店:需遵守《市内免税店管理暂行办法》等法规,销售场所和仓库需符合海关特殊监管要求。
© 版权声明
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。
暂无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