反倾销和反补贴是什么意思

外贸问答2025年 7月 7日发布 外贸网编辑
57 0 0

反倾销反补贴是国际贸易中两种重要的贸易救济措施,旨在应对不公平贸易行为,保护国内产业免受损害。以下是反倾销和反补贴两者的详细解释及区别:

一、反倾销(Anti-Dumping)

1. 定义

倾销是指一国出口商以低于其在本国市场的正常价值(如国内售价或生产成本)的价格,将产品出口到另一国市场的行为。反倾销则是进口国针对这种倾销行为采取的抵制措施,通常通过征收反倾销税来抵消倾销造成的价格优势。

2. 实施条件

根据WTO规则和各国法律(如中国《反倾销条例》),实施反倾销需满足以下条件:

  • 存在倾销:出口价格低于正常价值(如国内售价、第三国售价或成本加合理利润)。
  • 造成损害:倾销对进口国同类产业造成实质损害、实质损害威胁或阻碍新产业建立。
  • 因果关系:损害由倾销直接导致。

3. 措施类型

  • 临时反倾销税:调查期间征收的临时性关税。
  • 价格承诺:出口商承诺提高价格以避免征税。
  • 最终反倾销税:终裁后征收的长期关税,期限通常为5年。

二、反补贴(Countervailing Duty)

1. 定义

补贴是指出口国政府或公共机构向企业提供财政资助(如现金补贴、税收优惠),使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不公平竞争优势。反补贴则是进口国为抵消这种补贴影响而采取的征税措施。

2. 实施条件

  • 存在补贴:政府或公共机构提供的财政资助使企业受益。
  • 专向性:补贴仅针对特定企业或行业。
  • 造成损害:补贴导致进口国产业受损。
  • 因果关系:损害与补贴直接相关。

3. 措施类型

  • 临时反补贴税:调查期间征收。
  • 承诺:出口国政府取消或限制补贴。
  • 最终反补贴税:税额不超过补贴幅度。

三、反倾销与反补贴的区别

对比项 反倾销 反补贴
针对行为 企业低价销售行为 政府或公共机构的补贴行为
调查对象 出口企业 出口国政府政策
损害标准 实质损害 实质损害(标准略高于反倾销)
措施期限 通常5年,可延长 通常5年,可延长
国际影响 主要影响企业 涉及国家间政策博弈,易引发连锁反应

四、典型案例

  • 反倾销:中国对欧盟葡萄酒征收反倾销税(2013年)。
  • 反补贴: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反补贴税(2012年)。

反倾销和反补贴均旨在维护公平贸易,但前者针对企业价格歧视,后者针对政府补贴。两者均需符合WTO规则,且实施时需严格证明损害与因果关系的存在。滥用这些措施可能引发贸易摩擦,需谨慎使用。

© 版权声明

暂无评论

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!
立即登录
none
暂无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