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国倾销商品的影响

贸易知识2025年 7月 10日发布 外贸网编辑
378 0 0

外国倾销商品对进口国、出口国及全球经济均会产生多层面影响,既有短期利益也有长期危害。

一、对进口国的影响

1.冲击本土产业

  • 倾销商品通过低价抢占市场份额,导致进口国同类企业销量下降、利润萎缩甚至破产。例如,美国、加拿大向中国倾销新闻纸曾导致国内厂商被迫降价7%,部分企业每吨降价超千元。
  • 长期倾销可能抑制新兴产业发展,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高技术产业。

2.扭曲市场秩序

  • 倾销传递错误价格信号,扰乱正常供需关系。进口国消费者短期内受益于低价,但本土产业受损后可能引发垄断,最终推高价格。
  • 若倾销品作为中间产品(如原材料),下游产业短期内成本降低,但上游产业崩溃后,外国企业可能垄断并抬价,损害全产业链。

3.就业与社会问题

  • 本土企业减产或倒闭导致失业率上升,尤其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冲击显著。例如,澳大利亚曾因倾销被迫通过关税保护本地就业。

二、对出口国的影响

1.市场秩序混乱

  • 倾销企业通过低价抢占海外市场,挤占未参与倾销的本国其他企业份额,形成不公平竞争。
  • 出口国消费者可能因企业维持国内高价以弥补倾销损失,被迫支付更高费用。

2.资源错配与产业失衡

  • 倾销依赖人为低价而非效率提升,导致资源向低效企业集中,扭曲资源配置。
  • 若遭遇反倾销,出口产品回流国内,引发供过于求、价格暴跌,进一步打击产业。

3.国际形象与贸易风险

  • 倾销易引发贸易摩擦,招致反倾销税或连锁反应(如多国跟进制裁),削弱出口竞争力。例如,中国丙烯酸酯案中,美日出口量激增217%,最终引发反倾销调查。

三、对第三国及全球经济的影响

  1. 间接市场份额流失:进口国可能将倾销品简单加工后低价转售至第三国,挤压第三国正当竞争企业的市场。
  2.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:<倾销与反倾销措施可能引发贸易战,破坏多边贸易体系。例如,美加软木争端持续数十年,加剧双边紧张。
  3. 全球福利损失:倾销和反倾销均可能导致资源错配、生产效率下降,降低全球整体经济福利。

四、典型案例与政策应对

  • 案例:中国新闻纸反倾销案中,美加韩倾销导致国内价格暴跌,最终通过反倾销税恢复市场平衡。
  • 政策工具:WTO《反倾销协定》允许进口国征收反倾销税,但需证明倾销与损害的因果关系。例如,中国《反倾销条例》要求审查进口数量、价格抑制及产业指标。

倾销是一把“双刃剑”,短期可能促进竞争与消费福利,但长期会破坏产业生态、引发贸易冲突。各国需平衡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,通过国际规则(如WTO机制)协调争端,同时优化本土产业结构以增强抗风险能力。

© 版权声明

暂无评论

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!
立即登录
none
暂无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