预支全部金额信用证是一种允许受益人(卖方)在装运货物、提交单据之前,即可凭简单的单据(如光票)或书面声明,向银行支取全部信用证金额的信用证。
预付款备用信用证的本质是:
- 由银行向卖方提供100%的预付款融资。
- 买方承担了极大的风险,因为付款行为发生在收到货物甚至确认生产之前。
- 这更像是一种基于信用证的纯粹融资工具,而非传统的支付担保工具。
运作机制与关键点
这种信用证通常会包含一条特殊的“红色条款”(Red Clause),明确规定预支的金额和条件。因此,它也被称为 “红色条款信用证” 的极端形式。
一个典型的流程:
- 开证: 买方(申请人)向开证行申请开立信用证,其中包含一条明确的“预支全部金额”条款(红色条款),授权通知行/议付行在受益人提出请求时支付全部款项。
- 预支请求: 受益人(卖方)仅需向通知行(或指定银行)提供:一份书面请求或汇票(通常为光票,即不附货运单据)一份书面声明,承诺在未来规定日期内提交符合信用证要求的全套单据。
- 全额预支: 银行审核请求和声明符合信用证的预支条款后,立即将100%的信用证金额支付给受益人。
- 后续交单: 受益人之后生产、装运货物,并在信用证规定的交单期内,向该银行提交全套合规的单据。
- 银行结算: 银行收到单据后,会将其寄往开证行索偿。由于款项已全部预支,这个步骤主要是为了完成交易的单据流转。
用途与存在场景
这种信用证的设计初衷是为了解决一种极端情况下的融资需求,例如:
- 极端信任的贸易关系: 买卖双方是关联公司或有着数十年高度信任的合作历史。
- 卖方极度缺乏流动资金: 受益人(通常是制造商或供应商)需要这笔全额预付款来采购生产原料、支付人工成本以启动生产。没有这笔钱,就无法完成订单。
- 特殊商品贸易: 例如,定制化的、价值极高的设备或商品,买方急需且市场上难以寻找替代供应商,因此愿意承担巨大风险来确保订单完成。
- 金融操作: 有时可能被用于复杂的跨境融资或套利交易,但其贸易背景真实性需要严格审查。
巨大风险与注意事项
这种信用证对买方和开证行来说风险极高,几乎等同于“裸奔”。
1.对开证申请人(买方)的风险:
- 最大的风险:钱货两空。 卖方收到全部货款后,可能无法生产、无法发货、发运伪劣货物,甚至直接消失。
- 失去控制: 付款发生在生产之前,买方失去了通过信用证单据(如提单)来控制货物的能力。
- 追偿困难: 如果出现问题,跨国法律追索耗时耗力,成本极高,且结果难料。
2.对开证行(Issuing Bank)的风险:
- 第一性付款责任: 开证行必须偿付预支行支付的款项。如果受益人最终不交单,或交单不符,开证行仍必须付款给预支行,然后只能向申请人(买方)追偿。
- 依赖买方信用: 开证行的风险完全依赖于买方的信用和偿付能力,而非货物的价值或单据的控制。
3.对受益人(卖方)的风险:
- 看似无风险,实则也有: 虽然提前收到了全款,但如果后续无法交货或交单不符,且预支条款是有追索权的,银行(预支行)有权向受益人追回预支的款项及利息。
- 商业信誉风险: 如果无法履约,将彻底失去买方的信任,并可能在行业内损害声誉。
4.对预支行的风险:
- 如果开证行或买方因任何原因拒付,预支行有权向受益人行使追索权。但如果受益人已将资金用完且无力偿还,预支行将面临坏账风险。
与相似信用证的区别
特性 | 预支全部金额信用证 | 红色条款信用证 | 打包信用证 |
---|---|---|---|
预支比例 | 100% | 部分(如20%-80%) | 部分(通常较高) |
核心目的 | 极端融资,提供全部生产资金 | 部分融资,提供备货周转资金 | 部分融资,提供装运前资金 |
风险程度 | 极高 | 高 | 中到高 |
常见性 | 极其罕见 | 罕见 | 相对少见 |
预支全部金额信用证是一种风险高度不对称的工具,几乎将所有风险都转移给了买方和开证行。 对于买方而言,这更像是一种基于绝对信任的“预付款”或“贷款”,而非一种保障。
实务建议:
1.极度谨慎: 买方应尽量避免接受这种条款。除非对方是绝对信任、无法替代的合作伙伴,且对其履约能力和信誉有百分百的信心。
2.替代方案:
- 使用部分预支的红色条款信用证或打包信用证。
- 要求卖方提供银行保函或备用信用证作为担保,以防其不履约。
- 采用分期付款:先通过T/T支付部分预付款,尾款用普通的即期信用证结算。
3.明确条款: 如果必须使用,必须在信用证中用极其清晰、无歧义的语言规定预支的条件、所需文件以及追索权条款。
总之“预支全部金额信用证”是信用证家族中的“异类”和“高风险品种”,在实际操作中应被视为最后的选择,并需要经过严密的法律和风险审查。
© 版权声明
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。
暂无评论...